九宫夜谭_第5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3节 (第2/4页)

为神明所作。自此,国中琉璃遂贱,人不复珍之。

    ??魏太武帝在京师西苑修建的五色琉璃殿应该非常美。

    ??本章知识点2

    ??昙无谶是何许人?

    ??昙无谶是跟鸠罗摩什算得上齐名的译经大师,其译经数量和质量都很高。

    ??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个既有观念,在北魏——或者说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,佛教都还在一个“传入”、“发展”、“整合”的阶段。跟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佛教,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
    ??以最接近北魏的十六国时代来加以说明,实际上,北魏对于宗教的态度是沿袭了北凉。在北凉之前,我们还得说一说后赵石虎,他非常信服的大师佛图澄,其实是以他的异术获得石虎信任的。这个异术就是我们通常概念所说的异术。当然,佛图澄因此得到石虎的绝大信赖,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劝诫了石虎的某些暴行,是一个绝对“入世”的僧人。

    ??昙无谶也一样,善咒术。昙无谶事实上对沮渠蒙逊的影响力是大于佛图澄于石虎的,沮渠蒙逊也是希望利用昙无谶之能,以佛教意识形态治国,有意把北凉沮渠氏塑造成“转轮王”的形象,《悲华经》就是突出代表。而北魏太武帝也有同样的想法,所以找沮渠蒙逊求昙无谶,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讨要高僧的行为,而是想效仿北凉的方法巩固统治。所以,沮渠蒙逊把昙无谶杀了,也是太武帝伐北凉明面上说出来的原因之一。关于北魏这种宗教政策,在《菩提心》中有十分具体的表现。

    ??昙无谶的死,是政治斗争的结果,但他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死亡而消亡。因为北凉奉行佛法(且不论沮渠氏的真实意图),但北凉当时成了北地高僧聚集地是不争的事实。而当北凉破后,太武帝迁北凉三万户至平城,应该就有大量北凉僧人,包括后来营建云冈石窟的沙门统(即北魏佛教最高领袖)昙曜。凉州僧众在平城的势力,一直延续到冯太后执政期间,才逐渐被徐州僧众取代。而沮渠牧健降北魏后,其弟沮渠无讳、沮渠安周逃走,建了高昌凉国政权,身边仍然有高僧相随。在出土的高昌凉国墓葬、碑志及北凉洞窟等,仍然可以看到强烈的佛教意识形态痕迹,以“沮渠安周造佛寺碑”为代表。

    ??而最后太武帝杀已降的北凉国主沮渠牧健,其中一条罪名是其女儿姊妹均习昙无谶男女交接之术,把北凉皇族杀得几乎不留,也把身为昭仪的沮渠氏赐死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沮渠牧健跟武威长公主生的女儿,倒是非常得宠,是北魏唯一以异姓袭母爵的,也封武威公主,后来嫁琅琊王司马金龙作续弦。武威长公主和沮渠牧健的女儿有两个,还有一个嫁的渤海高氏,居然把生的儿子改为沮渠氏的姓,这得是多大的面子!另外文成帝还有个妃子也是沮渠氏,生了齐郡王简。以上人物,在《九宫夜谭》里面都用了,《魏书》里面越含糊笼统或有矛盾之处的,就越好用。

    ??不说政治方面,仅谈译经方面的成就,昙无谶是功德无量。在这里不再列举他译的经了,太多了,最为人知的就是《涅盘经》。

    ??另外北魏时期著名的译经大师值得提出来的还有一个,是北凉沮渠牧健的从弟,沮渠京声,北魏灭北凉后,南奔刘宋。《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》,很有名。

    ??第3章

    ??那夜,裴明淮一直辗转难眠。这姜家庄四周荒无人烟,唯见一座偌大庄园座落于林间,到处都点着大红灯笼,衬着那黑白两色棋盘也似的屋顶,诡异难言。裴明淮和衣上榻之时不由得想,若是明晨鸡啼之时发现自己是睡在乱坟堆里,也不足为奇。

    ??他翻了个身,又闭目良久,却还是无法入睡,索性坐了起来,推开窗向外眺望。触目所见,皆是灯笼,被夜风吹得明暗不定。整座庄园十分宁静,连一声狗叫也无。庄园尽头有个水池,上面还有间水阁,远远望着也是水波闪烁。

    ??裴明淮突然坐直了。他总算想起来了,这便是他一直觉得不太对劲的原因之一。按理说,这种山间庄园,哪怕是一家农户,也会养上两条狗。而这姜家,从他进来开始,便从未听到过半声狗叫,是太过安静了些。

    ??裴明淮微微觉得有些寒意,仰头注视着庄园正中那座塔,塔高七层,层层都缀着铃铛,但不管夜风怎么吹,却没有一个铃铛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