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23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30节 (第2/3页)

:“朕自有妙计。”

    ??“皇上,安全局刚传来话,说曹国公李景隆等人已过了采石,明后日便会抵达京师。”

    ??双喜汇报道。

    ??朱允炆微微点头,道:“告诉光禄寺,曹国公归来日朕要备宴犒赏。”

    ??双喜笑着答应,退了出去。

    ??马恩慧疑惑地问道:“皇上怎又改了主意?”

    ??李景隆、李增枝擅自为广州商人开后门,想引广州商人随郑和水师下南洋,此事郑和在离港之前已发来秘报。

    ??当时朱允炆可是怒斥李景隆等人贪腐之心、犹如顽石,无法撼改,怎突然又改了主意,要犒赏以正其功?

    ??朱允炆收起了笑意,严肃地说道:“皇后,李景隆虽有过,但掩不了其功劳,南海靖平,百姓安泰,阳江船厂,巨舟出海,协助郑和,破除海贼,这都是其功,若不赏、不夸、不荣,那日后如何驱使此人?人心,可寒不得。”

    ??第二百七十四章 大明商人vs国王

    ??对于李景隆的所作所为,不能简单地“功过相抵”,朱允炆不可能拿捏“予商人南洋之便”的罪名,摘了魏国公的招牌。

    ??既然处置不了,就只能给予私底下的告诫,属于他的光荣,还是应该公开给予的。

    ??朱允炆为表示对李景隆等人回朝的重视,差遣内阁解缙、水师总兵李坚前往迎接,并安排礼部,以其功劳,安排官员、百姓于正阳门外盛迎。

    ??兵部尚书茹瑺听闻到消息后,瘫坐在椅子里,叹息道:“皇上意在武勋,赋其荣耀,加其威位,武臣朝堂恐会再现。”

    ??一旁的黄观默然点头,目光中充满隐忧。

    ??洪武朝前期,可以说是武臣朝堂,武勋地位超然,都督府一家独大,兵部给他们提鞋的资格都没有,只能当个奴役,推个车,造个兵器,搬个粮。

    ??后太祖改组都督府,形成了五军都督府,兵部才在大明第一次拥有地位,与五军都督府平起平坐,而随蓝玉案发生,有能力、有影响的武勋,基本上都被杀绝了,剩下的不过是武勋二代。

    ??兵部正是抓住了蓝玉案的契机,逐渐掌握了“领导权”,只需要再加一把力,五军都督府将彻底成为兵部下属,他们的命运,也只能是舞个棍,弄个棒,打个仗。

    ??可这一把力使了出来,却没有达到目的。

    ??武勋在徐辉祖、平安、宋晟与一干藩王的支撑下,依旧活跃,对军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,而随着正、副三大营的改造,五军都督府的地位得到了巩固,如今曹国公自广东回来,皇上如此重视,摆明了告诉文臣,武勋地位不容动摇。

    ??“历朝历代,武勋掌权均无好事。武夫,就应该远离朝堂,免得将暴戾带至奉天殿。”

    ??茹瑺叹息道。

    ??黄观低下头,没有回答茹瑺,虽然他自己也不喜欢武夫,可大明终究还是离不开武夫,皇上在国子监对于军士的论断,说明皇上正在找寻一条平衡之道,即文武兼备。

    ??可文武兼备,对个人还好说,但对于朝堂,太难。

    ??文官不喜欢武官,这群人没素质、没文化,遇到问题就知道爆粗口、动拳头,和这样的人站在一起,感觉丢人。

    ??但皇上想要这个结果,谁又能阻挡?

    ??这一次反对百艺入科举,文臣是必然妥协的,不妥协都不行,一旦皇上下令废除科举,那便会重新回到举荐制,到时候私人关系太牢固,不容易拉帮结派。

    ??若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,还得去国子监修炼三年,那更麻烦,国子监一家独大,谁是祭酒,司业,谁就是未来朝堂股肱,理由很简单:

    ??所有官员都是祭酒的学生。

    ??校长的话,学生总还是要听的吧?

    ??现在的文官并未形成一个团体,根本无法抗衡强势的朱允炆。

    ??内阁解缙,都察院练子宁,工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