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63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636节 (第1/3页)

    ??无数声音从不同方向汇聚为一股浪潮,响彻国子监!

    ??朱允炆已经没有时间再继续等下去了,工部尚书郑赐、侍郎宋礼,包括北平布政使、都司等等,都在等待朝廷拿定迁都的主意。

    ??大运河疏浚工程即将结束,这一批民力完全可以直接接续营造北平城的任务。北平也必须做好相应准备,千头万绪的事,首先就需要一个准确的结果:

    ??要不要迁都北平。

    ??经过朝堂风波,官员罢黜,两派对峙,大辩论,最后施压,朱允炆终于踢开了反对迁都的拦路石,高声喊道:“升北平为北-京,营造北-京城,十年后迁都!”

    ??第七百六十六章 筹建新都(二更)

    ??十年!

    ??这是朱允炆给出的迁都期限,也是营造北平城的工期。

    ??十年营造对于一国之都而言,绝非容易之事,毕竟历史上朱棣营造紫禁城等用了十五年,朱允炆直接砍去五年工期,实在是有些夸张。

    ??但朱允炆也绝非是追求进度,不顾现实的空想主义者,朱棣修筑紫禁城与北-京城用时长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一开始缺乏规划,先造一个行宫,再造一个西宫,之后安排礼部、兵部、刑部与都察院,之后才是大规模的营造,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在开始初期并没有集中起来。

    ??而且相对于朱棣时期来说,朱允炆有着一个巨大的优势,会通河马上就疏浚完工,各种施工材料与物资等可以直接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抵北平。要知道历史上的朱棣营造北-京城之初,会通河还没开工,等会通河疏浚完成,朱棣差不多可以打包行礼准备搬家了……

    ??最重要的是,朱棣不是“城市规划与设计师”,当然,朱允炆也不是,可朱允炆有图纸啊……

    ??当内阁大臣,六部、都察院与大理寺等看到朱允炆拿出的规划蓝图时,不由地瞠目结舌,茹瑺不相信朱允炆的设计方案,让工部侍郎姚广孝找来了立样人才蔡信与有着“蒯(kuai)鲁班”之称的蒯祥,并从工部中抽出北平舆图,仔细校对。

    ??蔡信、蒯祥分析了一个多时辰,惊为天人。

    ??蒯祥面对朝廷重臣的问询目光,严肃地说:“这份图纸不仅契合北平城现状,还充分利用了水道,以中轴线对称方式布局,气势恢宏,即有南京皇宫的雍容,也有北平的肃穆,就目前来看,完全可行。”

    ??蔡信附和:“此图纸规划清晰,虽没有标注具体尺寸,却足以指导营造全局,设计清晰,布置明了,不仅朝廷衙署设置完备,就连民生街巷也考虑其中,是为大成之作!有此图纸,工部只需厘定尺寸,标注规格,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工筹备!”

    ??解缙、茹瑺等人畏惧地看着朱允炆,他在巡视北平时遛弯的同时,已经把图纸想好了?

    ??这算什么?

    ??天才的设计与规划能力?

    ??啥时候朱允炆学会了这东西的,啥时候绘制出来的,竟没有半点风声传出。

    ??准备工作哪家强,还得是朱允炆这个帝王……

    ??营造北-京城是一项超级工程,绝非一地之功。

    ??四月二日,朱允炆下旨,调山西按察使师逵至湖广、吏部侍郎毛泰亨至四川、兵部郎中古朴至江西,御史董镛至山西采木,并安排一干给事中、安全局人员随从,严令不得无度劳民、不得苛扣民资,不得借采木之名压榨百姓与大户,不得……

    ??三日,朱允炆再下旨,提拔修筑天津城与港口的张思恭为工部侍郎,提拔龙护卫千户陈珪为工部侍郎,命张思恭、陈珪、姚广孝三人主持营造北-京城,命令蔡信、蒯祥为工部主事,负责具体设计、规格、标尺、施工安排等工作。

    ??五日,朱允炆昭告天下,征调工匠、瓦匠、木匠十万,前往北平营造新都,石工陆祥、瓦工杨青等参与其中。

    ??苏州土质优良,适合烧制大殿地砖,设为御窑。临清可制备其他建筑用砖。石陛需要艾叶青石,需要寻山开采,建筑需要各类琉璃物装点,于北平周围设琉璃厂……

    ??四月中旬,会通河疏浚工程完工,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,随后三十万民力在宋礼的带领下前往北平。

    ??京杭大运河的畅通,给予了北平营造极大的支持,尤其是大批大批的粮食自南方起运,接着春夏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